微信這個新功能,終于解放了尷尬!
昨天我在星球群里發紅包時,發現了微信的一個新功能,在紅包類型里支持一種新的「專屬紅包」。
我特意在兩臺手機上看了下,其中只有一個是帶這個新功能的。顯然,這個「專屬紅包」還處于灰度上線階段。
下面左圖是老版本,右圖是被灰度到的新版本。

顧名思義,專屬紅包就是特定發給某一個人的,而且只存在于群紅包的場景。
先看下專屬紅包的發布邏輯。
當你選擇了專屬紅包類型時,除了設置金額外還需要選擇定向發給誰,備選人是從群成員里選取。
除此之外,其余的和普通紅包沒有區別。

再看下專屬紅包的領取邏輯。
紅包被發到群里后,除了能看到紅包標題,在下面還能看到一行小字,顯示的是「給xx的專屬紅包」。
此外,如果是非指定人打開紅包,會顯示「僅xx可領取」。

這個功能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,就是和普通紅包的通知邏輯不同。
都知道,當群里有人發了一個紅包后,你在聊天列表是能看到一個紅包提示通知的。可如果發送的是專屬紅包,除了被指定人外,其他人并不會收到紅包特殊通知,但進群還是能看到紅包的存在。
那么,這個專屬紅包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呢?
看產品功能就得先看應用場景。
場景一,老板發紅包。
老板在公司群里表揚某個員工,于是發了一個「給xx的紅包」,金額較大且只有一個。
一看有紅包,不明所以的群眾趕緊一頓操作,生怕自己搶不到。
很慶幸搶到了,可打開才發現,原來這是老板單獨給別人發的。于是,重新把這個紅包發到群里,并在標題里帶一句「抱歉,領錯了」。
同樣,下一個不明所以的群眾繼續上演同樣的劇情,直到群里充斥了好多個道歉紅包,完全把主角的戲份給搶了,樓也歪了。
等主角出現時,只能尷尬一笑。而冒領群眾們,也只能尷尬一笑。最尷尬的,可能就是老板了。
場景二,吃飯 AA。
幾個同事出去聚餐,商量先由一人買單,然后大家再 AA。其中一人為了省事就發了一個紅包到小群里,如果人多,同樣會上演場景一的尷尬。
雖然微信有 AA 收款功能,但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功能的入口在哪。
場景有了,接下來看看用戶動機。
對于領導在群里發紅包的場景,其動機就是示范效應。
公開表揚,私下批評。領導之所以在群里發專屬紅包,一方面是獎勵主角,另一方面也是給群眾做示范。
更多的時候,示范動機要強于獎勵動機。
對于吃飯 AA 的場景,其動機就是自證清白。
可能有人會說,直接單獨轉賬或發紅包不也一樣么?確實,從邏輯上來說是這樣。
但除了邏輯,還有感受。
自證清白,對自己而言是一種宣告,對別人來說是一種壓力。說得直白點,你看我都還了,你還不還么。
這一點,在微信群收款設計里也能體現出來。誰支付了,誰沒支付,一目了然。
不知道你們是怎么想的,反正我就不喜歡欠人錢。不管是吃飯還是玩,如果是 AA 的話我就總會惦記這個事。直到把錢還了,心里才舒坦點。
有了這個功能,那就直接在群里發個專屬紅包搞定。
其實除了上面講到的這些場景,還有一個場景也是比較尷尬的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。
比如,有人在群里發了一個調研問卷并附上了一個紅包。結果紅包被領完了,問卷一個沒填。
再比如,有人發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轉發,同樣附上了一個紅包。結果紅包領完了,文章連看都沒人看。
無法將紅包獎勵和期待行為綁定起來,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痛點,也有很多人為此花了不少冤枉錢,包括我。
其實幾年前我做過一款帶社交屬性的產品,其中有一個功能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。
產品很簡單,就是你發布一條內容時可以在內容里塞一個紅包,如果別人想領取這個紅包,就需要完成對應的行為,比如轉發。

轉發即領紅包,將紅包獎勵和期待動作綁定到了一起。
通過這種方式,至少能讓自己期待的動作發生,不至于錢花了,結果啥也沒撈著。
當然,微信大概率是不會上這個功能的。
如果以后真上了,你們找我要紅包!
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END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你好,我是唐韌!前非著名程序員,現不知名產品人。公眾號:唐韌(ryantang007)北漂十年,寫過代碼、做過產品、出過一本書,在創業公司奮斗過、在大廠服役過,如今是一個創業者。追求現象背后的邏輯,用產品視角觀察世界,用產品思維解決難題。在這里記錄我想表達的一切!